余旭峰: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 著力推動產權市場高質量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增強國內大循環的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作為促進各類要素價值發現和高效流轉的市場化平臺,產權市場要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積極構建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高標準、全要素統一大市場,助推要素資源市場化配置改革和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筑牢高水平市場經濟的體制根基。
一、產權市場面臨的新形勢和新任務
從國際形勢看,地緣政治不確定性風險上升,世界經濟面臨陷入進一步衰退的隱憂。當前,全球經濟結構、治理體系面臨新的重構,全球貨幣競爭、供應鏈競爭、科技競爭日趨激烈,氣候變化問題也亟待國際層面加強合作,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經濟初露頭角,國際科技和產業競爭成為各國經濟角逐的主戰場。后疫情時代,世界經濟格局發生重大變化,我國將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積極參與國際經濟治理,化解當前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和巨大風險。
從國內形勢看,過去三年不斷提升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治理能力,我國經濟總體呈現較強的發展韌性。當前,合理的宏觀經濟政策定位、節奏與力度,構成了國內經濟行穩致遠的基礎與保障。2022年,我國經濟增長不斷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開啟了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征程。面對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我國要素市場化改革深入推進、科創發展、綠色發展不斷取得新突破,多層次資本市場在服務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中擔當起新使命。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將進一步釋放發展新動能,加快構建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高標準、全要素統一大市場,促進科技、金融、產業聯動發展,通過推動要素資源市場建設和提升要素資源配置功能,最大限度釋放市場活力,加快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2023年是產權市場實現高標準建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要牢牢把握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深化、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要素市場集團化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踔厲奮發、勇毅前行,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譜寫產權市場新一輪發展的新篇章。
一是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將對產權和要素市場模式創新提出新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和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均提出要“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毖氲貒Y國企改革持續深化將成為產權市場創新拓展、服務能級不斷提升的助推器。隨著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順利收官,國資國企將進入改革深化的新階段,國企二次混改、戰略性重組、專業化整合將進一步鞏固和提速擴面,這些對產權市場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產權市場要全面對接國資國企多元化改制重組和全過程資源綜合優化配置的需求,推動企業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和競爭力,促進國有資本保值增值。同時,不斷創新服務模式,拓展服務能級,在服務國企供給側改革、聚集高端創新要素、拓寬投融資渠道、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等方面發揮更重要、更關鍵的作用。
二是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將為產權和要素市場推進全要素集團化發展指明新方向。《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打造統一的要素和資源市場。鼓勵長三角等區域優先開展區域市場一體化建設”?!笆奈濉睍r期,我國將充分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我國區域協同發展將進入新階段,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重大區域戰略將持續推進。這將進一步推動產權市場的區域整合和聯合發展,同時為融入全球市場體系,對接全球資源要素,促進全球資源優化配置賦予新使命。清晰的國家戰略為產權市場深化要素交易領域綜合布局,推進要素市場集團化發展明確了方向,也為推進長三角乃至全國統一的全要素市場化交易平臺建設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堅實保障。
三是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將為產權和要素市場發揮資源配置樞紐功能開辟新空間。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總體方案》指出,“推動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向縱深發展。到2023年,力爭在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等要素市場化配置關鍵環節上實現重要突破?!币厥袌龌渲镁C合改革的加速推進為產權市場更好發揮資源配置樞紐功能開辟了新空間。產權市場將向全要素、全資源市場化配置“一網交易”升級,全力打造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全要素交易市場新高地。
四是多層次資本市場改革深化將為非標市場與標準化市場協同發展注入新動能。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要“健全資本市場功能,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營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的良好環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貫徹落實黨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必須形成金融、產業與科技良性互動、互為促進的發展格局,產權市場將與標準化金融市場協同發展,積極培育金融+科技的科創型綜合金融服務體系,促進傳統金融與科技創新的深度融合。
二、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產權市場高質量發展
站在奮進新征程的新起點,產權市場積極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要進一步發揮資本市場基石和樞紐功能,助推要素資源市場化配置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服務實體經濟和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著力打造全要素交易市場新高地。
一是打造高標準全要素交易大市場,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在我國經濟已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結構優化和提質增效是未來工作重點的背景下,構建循環、流動和暢通的高標準全要素交易大市場是產權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們要把握好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帶來的重大戰略發展新機遇,以市場化方式整合各類要素交易市場資源,形成全要素市場“一網交易”。同時,要積極貫徹落實中央的決策部署要求,加快構建服務于改革和發展的新興要素市場,打造統一的綜合性全要素市場化交易平臺。將非標交易平臺作為各類要素交易的樞紐,促進各類要素通過統一平臺進行交易,通過“一網交易”促使價格形成機制和市場運行規則發揮效用,推動非標市場建成聚集、高效、暢通的“國內+跨境”的要素交易大市場平臺,健全要素市場的公共服務基礎設施,有效推動各類要素資源高效暢通流轉。
二是依托資本市場定位和服務實體經濟功能,發揮產權市場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基石和樞紐作用。產權市場是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中與證券市場并列的市場體系。目前,我國證券市場中的上市公司數僅為 5000 多家,還不到我國全部企業數的萬分之一。而以產權市場為代表的非標資本和要素市場為近4000萬家非上市企業的股權以及資本、技術、土地、數據等上百余種要素品類提供交易平臺和流轉渠道,是我國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產權市場將以制度優勢、平臺優勢和投資資源優勢進一步發揮資本市場體系的基礎樞紐功能,促進國際國內資本資產、資源要素合理有序流動和集聚。產權市場要發揮好資本市場并購服務功能,助推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積極支持國內新經濟和科技創新發展;集聚高端創新要素,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為國企發展注入資本、人才、管理、科技活水,成為推動國內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平臺。同時,有效服務非公經濟和混合經濟主體的投融資需求,積極探索多層次資本市場銜接的有效途徑,在中小型科創企業初創期和成長期進行資本市場上市培育輔導,形成持續服務、孵化、培育和扶持優質企業上市的良好運營機制。
三是強化產權市場在我國金融業高質量發展中的樞紐地位,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產權市場作為我國資本市場基礎性的非標市場,有力發揮優化資源配置、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功能,積極促進各類資源要素(股權、物權、債權、知識產權、金融資產、公共資源等)有序流轉。當前,應進一步發揮產權市場與標準化證券市場的聯動效應,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助力金融與產業資本循環暢通。一方面,通過股權、物權、債權等資產流轉,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與證券市場共同推進國內大循環。積極探索混改和兼并重組服務、非標市場融資募資服務、“專精特新”企業投融資服務以及為上市公司產股權并購、重組和轉讓提供新通道等,為實體經濟拓展各類融資渠道。另一方面,推動非標要素市場形成跨境資本要素的對接平臺,將境外資金不斷引進境內市場,助力實體經濟發展。搭建國際金融資產交易平臺,圍繞貿易融資及不良信貸資產跨境交易轉讓開展創新試點合作,探索信貸資產(含銀團貸款)跨境交易轉讓合作,進一步提升全球資源配置功能和輻射能力,助力我國金融業高質量發展。
四是著力推動產權市場向全要素、全資源市場化配置“一張網”升級。產權市場要以要素市場化配置綜改試點為牽引,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提高要素協同配置效率,并將構建要素高效流動、合理配置的市場機制服務雙循環戰略。近年來,全要素市場化“一網交易”持續推進,產權市場要繼續推動要素資源平臺系統化整合,實現“一網交易”向全要素、全資源市場化配置“一張網”升級。通過提升要素資源的組合配置效率,覆蓋各類要素交易領域,產權市場將發揮綜合性交易平臺的專業運營優勢,推進產權交易和公共資源交易融合發展模式,構建高標準全要素大市場,成為要素資源交易深化改革,推動中國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重要途徑。
五是統籌規劃、循序漸進,分步實施,以市場化原則構建全國統一要素和資源大市場。當前,全國產權市場正處于大發展、大重組階段,區域化整合趨勢明顯,產權交易機構呈現出集團化、區域化、規?;陌l展趨勢。在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建設指引下,產權市場要加快由多要素產權交易向全要素、全資源、全周期的交易服務平臺轉變。在向統一大市場推進過程中,產權行業龍頭企業更應主動作為,堅持市場化原則,以服務國資國企改革戰略為突破口,持續推進要素交易品種和業務類型的多元化,進一步聚焦企業并購、科技成果轉化、數字版權、節能減排、數據資產、現代農業要素、現代物流要素等交易領域,逐漸形成全要素、全資源、全周期的全國性大市場格局。通過以分階段、分步驟逐步推進的方式,實現各類資源要素在全國范圍的跨區域、跨行業的自由流動,破除阻礙產權要素資源自由流通的各類障礙因素,不斷推進“產權和要素市場整合共享——區域一體化多要素市場——全國統一大市場”的發展路徑,最終形成全國統一的產權和要素大市場,助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和推動我國經濟新一輪高質量發展。
六是構建綠色交易市場體系,助力打造國際綠色金融樞紐,推進“雙碳”戰略目標實現。產權市場應積極推進區域共建、平臺共用、多元共治、資源共享、數據互聯的綠色交易服務平臺建設。以數字化方式聯通各類綠色權益交易領域的相關需求,構建集綠色數據報送、注冊登記、交易服務等為一體的綠色交易服務與系統,為市場交易主體、中介機構等提供信息發布、交易撮合、結算交付、信息查詢等全流程服務。同時,通過打造開放共享的綠色交易“一張網”,實時掌握綠色交易的動態信息,為監管部門提供決策支持平臺,為公眾提供公開透明的信息共享和公眾監督平臺。產權市場可圍繞綠色權益和生態產品交易不斷拓展綠色交易市場規模,重點聚焦“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所需的環保技術研發與應用,推動知識產權成果轉化和綠色行業領域的企業投融資及并購。在“雙碳”戰略背景下,順應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要求,產權市場將持續推動建設全球碳交易中心、碳定價中心和碳金融中心,提升上海國際綠色金融樞紐的影響力。
本文作者: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黨委副書記、總裁 余旭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