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資委副主任林益彬:加快構建全國統一、規范、高效的產權交易市場
上海國資委副主任林益彬4月13日在由中國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機構協會主辦的推進產權市場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高峰論壇上表示,經過30多年的探索實踐,產權市場已經成為我國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產權市場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單一到多元的發展歷程,中國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機構協會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產權交易市場共實現交易額22.11萬億元;2012-2021年的10年間,產權交易市場累計交易額突破90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29%,有效推動了各類要素資源有序流轉、優化配置,尤其在助力國資國企改革發展、完善國資監管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優化營商環境。2022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出臺,從全局和戰略高度為今后一個時期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提供了行動綱領?!兑庖姟访鞔_,加快建立全國統一的市場制度規則,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關鍵堵點,加快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全面推動我國市場由大到強轉變,為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供堅強支撐。
林益彬表示,對照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和全國統一大市場要求,目前我國產權市場在一體化水平、規范化程度和服務能力等方面還有很大提升的空間,市場監管主體不明確、市場規則體系不完善、市場布局結構不合理、交易機構的服務能力不強。中國產權協會統計數據顯示,在協會70家產權交易機構會員中,有58家為公司制(其中54家為有限責任公司,4家為股份有限公司),8家為事業單位和4家為全民所有制企業;47家為國有獨資,9家為國有控股,12家為事業單位法人或全民所有制企業,2家為非國資控股。同時,產權交易機構運營模式多樣。
林益彬表示,我國產權市場多點散發、規模偏小,項目推介能力、價格發現能力不強,規范經營和防范風險能力弱,市場化配置資源水平亟待提升。一是明確監管責任主體。在國家層面,考慮到產權市場的歷史沿革,以及目前產權市場主要承擔服務國資國企改革發展任務,且國務院國資委作為國有產權交易的行業主管部門,建議由國務院國資委會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證監會等部門統籌協調、研究制定全國產權市場改革發展的重大方針政策,研究提出全國產權市場中長期發展規劃。
二是完善市場規則體系。在法律、法規層面建立產權市場制度體系。推進產權市場相關立法進程,啟動制定《產權市場監督管理條例》,為全國統一產權大市場建設提供市場基本規范。同時,加快制定全國統一產權市場的各項制度規則,實現產權交易行業的規范化、標準化,為統一的產權市場奠定制度基礎。
三是優化市場布局結構。《意見》中提出“鼓勵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以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長江中游城市群等區域,在維護全國統一大市場前提下,優先開展區域市場一體化建設工作”,建議選擇重點區域率先建設一體化產權交易市場,創新破解制約跨區域資源優化配置的行政壁壘和制度障礙,提高市場集中度,分步推進全國產權市場一體化進程,在跨區域一體化市場推動中總結經驗逐步擴大到其他區域?,F階段,建議國務院國資委、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會同三省一市加大長三角產權市場一體化建設推進力度,為后續建立其他中心市場積累經驗。穩妥有序推進現有產權交易機構重組整合,逐步形成區域中心市場格局,助力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
林益彬表示,統一、規范、高效的產權大市場建設任務艱巨、任重道遠,需要從國家到地方統一思想、凝聚共識,需要監管部門和市場參與主體為加快構建全國統一、規范、高效的產權交易市場共同努力,穩步推進,久久為功。